近日,中国林学会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科技成果评价会,分别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基于表面缺陷和力学性能的杉木锯材自动分等关键技术与装备”“木结构构件四面加工柔性自动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进行科技成果评价。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官本领衔的专家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两项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基于表面缺陷和力学性能的杉木锯材自动分等关键技术与装备”成果由中国林科院木工所、国际竹藤中心、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青岛理工大学、宿迁亚森械友新材料有限公司、千年舟新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木结构构件四面加工柔性自动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成果由中国林科院木工所、国际竹藤中心、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青岛理工大学、福建省顺昌县升升木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围绕我国人工林结构用锯材分类分等利用、木结构构件柔性加工的重大需求,项目团队持续攻关10余年,突破了锯材表面缺陷特征与内部机械应力特征耦合、最小值弹性模量定位精度等关键技术,研发了杉木结构用锯材表面缺陷视觉识别与机械应力评价的综合分等方法,研制了杉木结构用锯材自动分等优选设备,为胶合木生产异等组合奠定基础。突破了一次四面高长径比钻孔、桁架式上下料码垛等关键技术,构建了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的木结构构件自动柔性处理平台,实现了木结构构件自动上下料、截断、钻孔、铣型工艺,研制了木结构构件加工生产线。两项成果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与应用,为我国人工林资源利用提供自主可控的装备技术支撑。 (王哓欢 韩佳锴 纪敏)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