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可持续经营 | 云贵高原亚热带针叶林经营区的方向策略与主要模式

来源: 时间:2025-11-14 09:15:13 浏览次数:

根据《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云贵高原亚热带针叶林经营区行政范围涉及四川、贵州和云南3省137个县(市、区),包括云南高原,滇西北、川西南、黔东高山峡谷,滇南、滇西南中山宽谷和滇中高原湖盆等区域。

根据《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云贵高原亚热带针叶林经营区行政范围涉及四川、贵州和云南3省137个县(市、区),包括云南高原,滇西北、川西南、黔东高山峡谷,滇南、滇西南中山宽谷和滇中高原湖盆等区域。

该区属典型山原地貌,地势由西向北向东南阶梯下降。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左右。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分布有砖红壤、赤红壤、黄壤、棕壤、暗棕壤、紫色土和黑色石灰土等。植物种类丰富,森林类型多样,地带性森林为亚热带针叶林,主要分布有冷杉林、华山松林、云南松林、思茅松林、川滇高山栎林、槭树林、栲林和竹林等。该区地处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上游或源头,是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同时,土壤侵蚀严重,石漠化比较集中,生态环境脆弱。该区森林承担着六大水系上游或源头、石漠化地区的生态防护功能,是南方集体林区经济发展和林农致富的重要来源。

在该区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存在多个突出问题。区域森林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多集中于西北和东南部山地生态脆弱区。宜林地主要分布在石漠化和干热河谷地区,立地质量差,造林成林难度大。森林以天然次生林为主,人工林面积占比小且多为抗逆性较弱的中幼龄林,受干旱、低温冻害和病虫害影响大。集体和个人经营的森林面积比例超过80%,可采伐用材林资源不足,林业产出效益不高。

为应对以上问题,该区确定了相应的经营方向与策略。恢复森林植被,持续提升森林质量,构建川滇生态屏障,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依法保护以云冷杉、松属、油杉属等为主的亚热带原始针叶林。持续加强天然林封育管护,深入推进森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提质,引导培育异龄混交林。积极发展桉树等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大径竹资源培育基地和特色经济林基地,培育珍贵树种大径级用材林,建设云贵高原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提升林业对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

人工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大径级用材林目标树经营模式——贵州省织金县桂花林场

滇西、川西等地区,采取保护经营等作业法封禁保护以云冷杉、松属、油杉属等为主体的亚热带原始针叶林。川西南、滇西北等地区,以封育为主,采取人工辅助措施促进天然更新,加快长江上游森林修复,促进森林正向演替,恢复森林固土蓄水等生态防护功能。六大江河沿岸、九大高原湖泊周围,以发挥蓄水固土等生态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营造以云南松、润楠、青冈、栲类、石栎、木莲等树种为主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在滇中、滇东和黔东等石漠化区域,以封育为主,补植锥属、青冈属等常绿阔叶树种,恢复山地植被。在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干热河谷,营造以黑荆、相思等耐旱、速生树种为主的人工混交林,恢复森林植被。

天然热带常绿阔叶林立体复合经营模式——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国有林场

滇中高原地区,对云南松、思茅松等高密度人工林和退化次生林,采取群团状择伐、单株木择伐等作业法,结合补植旱冬瓜、青冈、高山栲等阔叶树种,形成人工针阔异龄混交林,培育大径级用材。对于受到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的林分,采取单株木择伐等作业法,及时清除受松材线虫、松纵坑切梢小蠹等危害的病株,林中空地补植樟树、白蜡等抗病虫害乡土树种,增强森林健康和稳定性。对立地条件好、交通便利区域的思茅松、云南松、旱冬瓜、桉树、龙竹等中短周期用材树种,采取镶嵌式皆伐、带状渐伐等作业法,实施集约经营,提高森林生产力。

滇西中山宽谷、滇中高原湖盆和滇西北峡谷等立地条件适宜区域,以发挥木材等林产品生产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采取伞状渐伐、单株木择伐等作业法,培育云南松、降香黄檀、云南樟、铁刀木、栎类、红椿、榉木、秃杉等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积极营造柏木、旱冬瓜、杉木、桉树、川滇桤木等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和大型丛生竹林,发展核桃、澳洲坚果、油棕等木本粮油、特色果品、木本药材和油料能源林基地,促进山区林产经济发展。

根据该区存在的突出问题、经营方案和经营策略,形成了主要森林经营模式,包括以多规格材种和珍贵大径材生产为目标的用材林经营模式、以木材生产为主兼顾其他功能的多功能经营模式、以生态防护为主兼顾其他功能的多功能经营模式、非木质林产品开发为主导目标的复合经营模式等。

以多规格材种和珍贵大径材生产为目标的用材林经营模式,涵盖了思茅松、云南松人工林大径材经营模式,思茅松、云南松人工林中小径材集约经营模式,人工柳杉阔叶混交林大中径级用材林经营模式,人工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大径级用材林目标树经营模式,桉树、旱冬瓜、西南桦等速生阔叶用材林集约经营模式,红椿、山桂花、阿丁枫等珍贵、珍稀树种大径材经营模式等6个类型。

以木材生产为主兼顾其他功能的多功能经营模式,涵盖了思茅松天然林目标树单株经营模式、天然云南松林大径材全周期经营模式、滇西南天然林—林竹复合经营模式等3个类型。

以生态防护为主兼顾其他功能的多功能经营模式,涵盖了云南松、思茅松天然次生林目标树单株经营模式,柳杉阔叶混交环境保护大径级兼用林结构优化经营模式,滇南天然热带常绿阔叶林立体复合经营模式,杨桦等软阔叶天然次生林目标树经营模式等4个类型。

非木质林产品开发为主导目标的复合经营模式,涵盖了天然云南松林菌复合经营模式,人工思茅松脂用林集约经营模式,核桃、油棕、澳洲坚果等木本粮油复合经营模式,澳洲坚果+油茶、茶叶等立体经营模式等4个类型。

以上经营模式共同构建了一个兼顾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经营模式体系。立足于云贵高原生态脆弱区与生物多样性富集地的特殊区位,以构建川滇生态屏障、保障大江大河上游生态安全为核心,通过珍贵树种与大径材定向培育巩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借助多功能经营提升森林质量与稳定性,并积极探索林菌、林药、木本粮油等特色产业以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有效推动区域森林经营从传统的单一资源利用,向生态修复、资源培育与产业富民协同发展的综合模式转型,为筑牢云贵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与实现山区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路径。(刘宪钊 谢阳生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