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腹地的奈伦湖,“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工人正利用施工窗口期加紧作业,各类机械设备有序运转,标志着2025年度“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进入关键阶段。
“工程于11月7日启动,目前已调配本地机械设备200余台,日均清淤量超过3万立方米,累计已完成22万余立方米,整体工程预计将于今年12月全部完工。”磴口县城镇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宇介绍。
据了解,项目主要对奈伦湖4500亩淤积严重水域实施清淤,其中包括280亩河道和4220亩湖区。作为黄河凌汛水的应急分洪区,奈伦湖肩负着分滞洪水、缓解防凌压力、保障黄河下游安全的重要职责。该项目同步利用黄河分洪资源推进生态建设,通过治理沙漠、改善环境,有效减少输入黄河的泥沙量。
“该项目是实施‘三北’工程生态保护修复战略的重要举措,总投资5036.33万元,计划完成生态治理总面积2.45万亩,包括2万亩退化林修复和4500亩退化湿地修复。实施后,将逐步形成‘林草相依、湿地相连、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为区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副局长姜龙文表示。
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境内沙漠面积达42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7%。面对严峻的生态挑战,该县将黄河岸线区域作为“几字弯”攻坚战“一号高地”,全力打造300华里防风固沙锁边林带。
近年来,磴口县通过光伏+生态分区治理、科技引领等方式,使林草覆盖度提高到41.4%,向黄河年输沙量降低到150万吨左右,减少97.9%。与此同时,在生态治理的基础上同步激活沙区经济活力。目前,全县肉苁蓉接种面积已达14万亩,年产鲜品670吨;甘草种植面积1.4万亩,酸枣种植面积1万亩,葡萄、巴旦木等沙生作物种植规模达数千亩,沙产业蓬勃发展,来自沙产业的产值全年近3.5亿元,走出了一条“治沙”与“致富”相结合的新路径。(薄金凤 马志军 岳洋)
来源:内蒙古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