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十一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北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强化生态修复治理,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支撑。
全省划定耕地保护面积8801.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7666.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5458.5万亩,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为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与北京天津共同编制完成了《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推动形成重点领域与空间圈层嵌套联动的协同发展格局。
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河北省打造了一个个靓丽的名片。在雄安新区,高标准建设“千年秀林”,高质量建成2.68万亩郊野公园,白洋淀野生鸟类达到296种,较新区设立之初增加90种;在曹妃甸,修复形成了全国面积最大的海草床生态系统;南大港候鸟栖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等。
在众多生态名片中,塞罕坝无疑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张。林场森林面积达到115.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2%。科学开展森林经营,森林质量持续提高,每公顷林木蓄积量达到135.2立方米,是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
五年来,河北以“三北”工程为牵引,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全省累计营造林3195万亩,修复治理退化草原347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73%左右,草原退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全省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14.11万亩,修复岸线44公里、滨海湿地8.36万亩,到“十四五”期末,全省自然岸线保有率将稳定在23.2%以上。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